文:史都華・維斯(Stuart Vyse) 每個人在不同環境會有不同樣貌 在一九六八年,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他針對兒童自制力所設計的棉花糖實驗非常有名)出版《個性與評估》(Personality and Assessment)一書,當中明確指出人格研究者和社會心理學家的衝突點,也就是學界所熟知的「個人-情境之辯」(person-situation debate)。
馮德萊恩4日訪問基輔時,特別讚揚了烏克蘭的表現他表示,烏克蘭最終將加入歐盟,兩者將更為強大。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上週表示,鑒於俄羅斯的侵略,澤倫斯基正在「衡量」明年是否有可能舉行選舉。這對基輔來說是一項渴望的獎品,因為在俄羅斯入侵近2年後,基輔已經出現疲態。澤倫斯基說,「歐洲不會出現灰色地緣政治區域。《法新社》報導,烏克蘭從去(2022)年遭俄羅斯侵略以來就一直實施戒嚴,根據烏克蘭的戒嚴令,包括預定明年春天舉行的總統大選在內所有選舉實際上都會被取消。我們將為烏克蘭和所有歐洲國家的成長和發展奠定新基礎。
烏克蘭國防部長4日表示,已針對這次俄軍攻擊事件展開調查,烏克蘭軍方另外還說,俄國軍隊使用了伊斯坎德(Iskander)彈道飛彈。儘管如此,成為西方世界一員仍是烏克蘭首要任務,烏克蘭軍隊面臨著戰鬥疲勞,並對重要的美國軍援的前景感到擔憂。真實的評論,才是最真心的祝福 台灣當代文學的環境惡劣,相信不是一天兩天的新聞:因為閱讀人口急劇下降,出版業人人自危,原本就少人讀的文學作品就更雪上加霜,文學作家靠創作來養活自己居然成為天方夜譚,文學創作這條路在台灣已經岌岌可危。
直到近年來願意暢所欲言的作家越來越多,這些陳年積弊才漸漸的被公開在陽光下。就是因為接連踩雷又求助無門,所以我自己跳下來,寫了一系列的「讀不下去的作品們」,這些google搜尋「讀不下去的作品們」排名第一名的系列文章,道盡了我身為台灣文學愛好者的無奈。沒有專業評論家的專業講評,也沒有其他作家真實意見的反饋,台灣文學作者就像是迷航的水手,努力的划向不該是終點的萬丈深淵。出版社這樣的做法基本沒有問題,但是為了避免影響銷量,不肯作出真實評論的作家/評論家們,就會讓情形失控:即使作品已上市好幾年,即使作品有嚴重的缺點,但是放眼望去,你找不出任何一篇由專業人士寫下的負評,一篇都沒有
(朱宥勳的評論其實是異數)在這個網路如此發達的世界,居然連一篇由專業人士發表的負評都找不到,這可說是台灣文學界的奇蹟。沒有專業評論家的專業講評,也沒有其他作家真實意見的反饋,台灣文學作者就像是迷航的水手,努力的划向不該是終點的萬丈深淵。
最令人意外的是:為什麼在吳明益成名了這麼多年之後,才有文壇的作家、評論家老實的說出他作品的缺點?十幾年來大家都睡著了嗎?這樣不敢講真話的環境,對吳明益來說真的是好事嗎?這麼認真的作者十幾年來完全沒有得到任何真誠的回饋,讓他一直犯下同樣的錯誤,這會不會太殘忍了? 希望從這次金典獎的事件之後,文壇的專業人士們能說更多真話,讓用心創作的作者聽到更多真實的聲音,才會是正向的循環。謹以「互相漏氣求進步」這句台灣俗諺來建議台灣文學界:不要怕互相漏氣會成為互相傷害,唯有真實的評論,才能讓作者改進自己的缺點,讓作品更上一層樓。此時問題就來了:一個經費這麼充足的金典獎,為什麼連專業的評審都請不起?還是說,台灣文壇根本就找不出「專業的評審」? 幾年前朱宥勳評駱以軍的《明朝》,引起文壇一陣大亂鬥,雖然最後駱以軍這部作品因為抄襲的問題被大眾撻伐,但算是有先見之明的朱宥勳並未得到應有的評價,台灣文學的讀者其實不習慣有人用如此嚴肅而全面的觀點去評論作品,所以朱宥勳這麼嚴格的評論反而顯得很奇怪、很「偏激」、很「政治」,完全不「清新脫俗」。吳明益的作品「角色的塑造過於刻板」,從他的成名作《複眼人》就開始了,為什麼現在才有專業人士告訴他? 引用我以前的文章〈讀不下去的作品們(七):吳明益的《複眼人》:缺乏貫穿全書的深刻思想,讓美麗的文字分崩離析〉內容如下: 一刀兩斷的二分法,讓所有非原住民、非環保人士都成了壞蛋,開通隧道的人是壞蛋,開發甲烷冰的人是壞蛋,補鯨的人是壞蛋,讓布農族下山耕作忘了山上知識的日本人是壞蛋,只會辦無用活動的無能政府是壞蛋,土地開發商是壞蛋,開採水泥、投資海洋深層水的財團是壞蛋,腦滿腸肥的縣長是壞蛋。
真實的評論,才是最真心的祝福 台灣當代文學的環境惡劣,相信不是一天兩天的新聞:因為閱讀人口急劇下降,出版業人人自危,原本就少人讀的文學作品就更雪上加霜,文學作家靠創作來養活自己居然成為天方夜譚,文學創作這條路在台灣已經岌岌可危。出版社這樣的做法基本沒有問題,但是為了避免影響銷量,不肯作出真實評論的作家/評論家們,就會讓情形失控:即使作品已上市好幾年,即使作品有嚴重的缺點,但是放眼望去,你找不出任何一篇由專業人士寫下的負評,一篇都沒有。因為專業而認真的文學評論沒有市場,所以台灣的文學作品到了2023年,還是處在一個詭異的世界:只要是出版的文學作品,都看不到作家或評論家發表的負評。這一定是當代台灣文學的每部作品都字字珠璣,每部作品都能讓其他作家/評論家佩服到五體投地,才能達到的非凡成就啊。
台灣文學界少了專業的文學評論,就像一個政府沒有議會監督一樣,很難不百病叢生 這次出問題的評審吳介禎寫的文章〈因為看法相持不下〉,除了內容有違評審的專業之外,自以為幽默但是很難笑的低劣文筆,也讓人傻眼,經作家朱宥勳抗議後下架。這些壓倒性的推薦、好評,是真的嗎? 經由這次金典獎的炎上事件,讓我們認清了一件事:這些壓倒性的推薦、好評,並不真實。
因為以上的原因,只要有文學作品上市,出版社就會想盡辦法找名人推薦、在網路上狂打廣告,想用一片好評來爭取銷售上的佳績。直到近年來願意暢所欲言的作家越來越多,這些陳年積弊才漸漸的被公開在陽光下。
台灣當代文學不乏好作品,如果珍惜這些作品的話,我們應該要更加真誠來評論這些作品的優缺點:這些認真創作的作者們以真心呈現他們的作品,我們不應該以漫不經心又虛偽的推薦、好評來敷衍他們。期待這樣真誠的互動,能讓創作之路上互相漏氣的文學道友們,從此可以長長久久的走下去。如此「官官相護」的環境下,怎麼可能在這些鄉愿的作家、評論家中挑出真正專業的文學評審?金典獎只是這個環境下的受害者,絕非個例。在這樣沒有評論習慣的台灣文壇,一個作家如果有缺點,一定不會有專業人士告訴他,而他自己也不會去嚴格看待作家同業們所犯的錯誤。文: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台灣文學獎「金典獎」炎上事件 還沒跟上今(2023)年金典獎新聞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中央社》的這則新聞〈台灣文學獎「金典獎」爭議連環爆,刻板印象、錯過報名、評審態度引發熱議〉,表面上看起來就是一連串的掉漆事件,但是根據我對台灣文壇多年觀察的心得,「代誌不是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這些問題其實是台灣文壇一直以來的通病,只是大家多年來在以和為貴的前提之下,一直不敢聲張。就是因為接連踩雷又求助無門,所以我自己跳下來,寫了一系列的「讀不下去的作品們」,這些google搜尋「讀不下去的作品們」排名第一名的系列文章,道盡了我身為台灣文學愛好者的無奈。
這樣簡單的二分法,直接關閉了深入探討相關議題的可能性,讓這本書只能說教再說教,阻絕更進一步的思辯…… 吳明益作品角色為什麼會顯得刻板,可以從我以上針對《複眼人》的分析得到答案:因為他在《複眼人》中以過於簡單的二分法來分析議題,消滅了進一步思辯的可能性,所以筆下的角色顯得刻版也是意料中事,思想本來就是作品的靈魂)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美國財政部下修Q4發債量,短期舒緩殖利率上行壓力10月長端殖利率在財政部美債大量拍賣下,一度大幅上行至5%以上,我們多次在短評以及報告中,強調11月1日財政部發債融資計劃將是美債供給壓力能否緩解的關鍵,我們以兩重點解析同日財政部公佈的發債狀況: 下調今年Q4發債量,但明年Q1發債需求仍高,供需將讓殖利率高檔震盪本次發債融資計劃表格中,我們可以看見財政部如預期下修了今年Q4發債融資需求至7,760億(前8,520億),10年期美債殖利率也回落至4.734%,如同11月月報提及我們不再上調美債殖利率合理區間。
延伸閱讀 台美21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美國聯準會按兵不動,外界關注台灣央行是否祭第6波房市管制 聯準會利率連10升後宣布本月暫不升息,暗示下半年升息2碼 美國聯準會再升1碼利率破5%,鮑爾會後記者會三大重點解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觀察ONRRP8月初至9月FOMC會議期間下降約2,862億,而在9月至11月FOMC期間則下降近3,164億,於此期間TGA帳戶僅上升1,962億、存款機構準備金至8月底逆勢上升1,222億,顯示縮表收回的資金主要由貨幣市場存在ONRRP的資金承擔,符合聯準會實施縮表時,強調主要希望收回的市場資金來源,也代表縮表對市場流動性造成的衝擊不高。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不過在同份報告中,我們也看見財政部對明年Q1發債融資需求仍高達8,160億,並維持TGA帳戶資金需求在7500億,顯示在高利率環境下,龐大的美國債務面臨超高利息支出,需要維持一定的資金需求,因此供需基本面尚未明顯扭轉,仍將給予美債殖利率高檔支撐。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技術性調整長債壓力,宣佈明年2月將公佈「定期回購計畫」觀察財政部聲明稿及會議紀要,委員在會議中針對是否需要暫緩提高長端債券發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終討論結果為在未來一季不希望再進一步造成長端壓力,因此表格中可發現,今年11月至明年2月的新增拍賣量主要會集中在胃納量較高的10年期以下美債,同時,財政部更於聲明稿的最後提到:「2024年實施定期回購的計畫取得重大進展,將在明年2月公佈有關實施定期回購的最新時間表」。聯準會11月會議維持利率不變,同日財政部公佈最新發債融資計劃如預期下修,推動美債殖利率大幅回落、美股強勁反彈,相關解析如下。貨幣政策敘述:縮表持續進行,維持控制通膨的強力承諾聯準會票委全員通過維持利率不變,將基準利率保持在5.25~5.50%區間,並會繼續減少聯準會持有的美國國債、機構債以及MBS,如去年5月聲明發佈《聯準會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計畫》中所述,維持強力承諾(stronglycommitted)使通膨回落至2%目標。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每月縮表計畫不變,ONRRP加速下行支持市場流動性更新最新縮表進度,11月會議聯準會維持950億/月(600億美債、350億MBS)縮表速度,其持有美債、MBS金額分別自高峰5.77兆、2.74兆,下降至4.91兆、2.46兆,帶動最新資產負債表規模回落至7.9兆,續創3月銀行危機以來低點。縮不確定性的段落中,新增關注金融緊縮風險措辭,傳遞近期長端殖利率大幅上升以及美國銀行事件影響程度具有不確定性,委員將保持密切關注以及依舊(remains)高度關注通膨風險的 利率前瞻指引:強調依照經濟數據行動利率前瞻指引段落,自5月首度刪除「預計一些額外緊縮(some additional)以達到貨幣政策至足夠限制性利率」的論述後,6月會議新增「暫停升息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委員能評估更多信息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而本次11月會議則沿用6月委員將評估更多信息及其對貨幣政策影響的論述,持續強調將依照經濟數據行動。
(如想了解ONRRP與流動性關聯,請閱讀本文。11月FOMC再度維持利率不變,聲明稿新增關注金融緊縮風險本次會議聯準會票委全員同意維持利率在5.25~5.50%區間,聲明稿幾乎完全與9月一致,僅小幅更新Q3經濟強勁論述,而唯一新增措辭為金融緊縮風險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並重申未來仍將評估更多信息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不過在同份報告中,我們也看見財政部對明年Q1發債融資需求仍高達8,160億,並維持TGA帳戶資金需求在7500億,顯示在高利率環境下,龐大的美國債務面臨超高利息支出,需要維持一定的資金需求,因此供需基本面尚未明顯扭轉,仍將給予美債殖利率高檔支撐。技術性調整長債壓力,宣佈明年2月將公佈「定期回購計畫」觀察財政部聲明稿及會議紀要,委員在會議中針對是否需要暫緩提高長端債券發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終討論結果為在未來一季不希望再進一步造成長端壓力,因此表格中可發現,今年11月至明年2月的新增拍賣量主要會集中在胃納量較高的10年期以下美債,同時,財政部更於聲明稿的最後提到:「2024年實施定期回購的計畫取得重大進展,將在明年2月公佈有關實施定期回購的最新時間表」。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每月縮表計畫不變,ONRRP加速下行支持市場流動性更新最新縮表進度,11月會議聯準會維持950億/月(600億美債、350億MBS)縮表速度,其持有美債、MBS金額分別自高峰5.77兆、2.74兆,下降至4.91兆、2.46兆,帶動最新資產負債表規模回落至7.9兆,續創3月銀行危機以來低點。貨幣政策敘述:縮表持續進行,維持控制通膨的強力承諾聯準會票委全員通過維持利率不變,將基準利率保持在5.25~5.50%區間,並會繼續減少聯準會持有的美國國債、機構債以及MBS,如去年5月聲明發佈《聯準會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計畫》中所述,維持強力承諾(stronglycommitted)使通膨回落至2%目標。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縮不確定性的段落中,新增關注金融緊縮風險措辭,傳遞近期長端殖利率大幅上升以及美國銀行事件影響程度具有不確定性,委員將保持密切關注以及依舊(remains)高度關注通膨風險的 利率前瞻指引:強調依照經濟數據行動利率前瞻指引段落,自5月首度刪除「預計一些額外緊縮(some additional)以達到貨幣政策至足夠限制性利率」的論述後,6月會議新增「暫停升息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委員能評估更多信息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而本次11月會議則沿用6月委員將評估更多信息及其對貨幣政策影響的論述,持續強調將依照經濟數據行動。
(如想了解ONRRP與流動性關聯,請閱讀本文。延伸閱讀 台美21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美國聯準會按兵不動,外界關注台灣央行是否祭第6波房市管制 聯準會利率連10升後宣布本月暫不升息,暗示下半年升息2碼 美國聯準會再升1碼利率破5%,鮑爾會後記者會三大重點解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觀察ONRRP8月初至9月FOMC會議期間下降約2,862億,而在9月至11月FOMC期間則下降近3,164億,於此期間TGA帳戶僅上升1,962億、存款機構準備金至8月底逆勢上升1,222億,顯示縮表收回的資金主要由貨幣市場存在ONRRP的資金承擔,符合聯準會實施縮表時,強調主要希望收回的市場資金來源,也代表縮表對市場流動性造成的衝擊不高。11月FOMC再度維持利率不變,聲明稿新增關注金融緊縮風險本次會議聯準會票委全員同意維持利率在5.25~5.50%區間,聲明稿幾乎完全與9月一致,僅小幅更新Q3經濟強勁論述,而唯一新增措辭為金融緊縮風險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並重申未來仍將評估更多信息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美國財政部下修Q4發債量,短期舒緩殖利率上行壓力10月長端殖利率在財政部美債大量拍賣下,一度大幅上行至5%以上,我們多次在短評以及報告中,強調11月1日財政部發債融資計劃將是美債供給壓力能否緩解的關鍵,我們以兩重點解析同日財政部公佈的發債狀況: 下調今年Q4發債量,但明年Q1發債需求仍高,供需將讓殖利率高檔震盪本次發債融資計劃表格中,我們可以看見財政部如預期下修了今年Q4發債融資需求至7,760億(前8,520億),10年期美債殖利率也回落至4.734%,如同11月月報提及我們不再上調美債殖利率合理區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